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,地處龍門山脈,今年入汛后經歷了多輪強降雨,當地多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生泥石流。根據當地有關部門要求,需要對泥石流災害區域進行地貌特征、地表變形信息、植被覆蓋情況和水文特征調查,進而評估泥石流災害的風險、預測其發展趨勢,為未來泥石流預警和防治提供科學依據。
本次項目包括兩個測區:
區域1:0.5km2,海拔1400~2300m;
區域2:0.35km2,海拔1150~1450m;
測區大多為原始森林,植被覆蓋茂密,多層植被覆蓋,低矮雜草密集。
1. 泥石流通常發生在山區、峽谷等地形復雜、氣候多變的地區。這些地區交通不便,環境惡劣,常規人工現場調查測量的方式面臨極大的安全風險,且誤差較大。
2. 測區為高海拔山林地帶,植被覆蓋茂密,多數據傳輸可能受到地形限制和干擾,對數據采集的技術方案和測量設備都提出了高要求。
3. 現場可選擇的起飛點離測區最高點之間的落差近1000m,即多旋翼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單架次需至少爬升1000m才能采集到完整的測區數據。
根據項目需求,使用中海達L10機載激光測量系統對測區進行數據采集,采用仿地飛行,3架次完成測區數據采集。
現場踏勘
了解泥石流發生的具體區域,調查測量范圍、測區海拔落差、植被覆蓋和水體分布等情況。
航線規劃/激光器參數設置
在飛行前,對機載激光雷達系統進行全面的檢查,包括設備狀態、電池電量、數據存儲等,確保設備能夠正常工作。根據目標區域的地形、地貌、植被覆蓋等情況,設計合理的飛行航線,確保激光雷達系統能夠全面、準確地采集數據。
現場數據采集
按照設計的航線,進行飛行作業。飛行過程中,激光雷達系統對目標區域進行激光掃描,采集點云數據。采集過程中,實時監測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,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▲起飛作業
內業數據處理
采用中海達Hi-LiDAR點云數據處理軟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一站式處理,包括軌跡解算、數據融合、點云優化、精度驗證,全流程自動處理,無需人工干預。
▲數據處理流程
▲數據自動處理
▲數據質檢
此次項目成果數據:整體點云密度:平均127點/平方米,粗分類地面點云密度34點/平方米,植被下地面點連續密集,點云精度優于2cm,滿足本次客戶項目需求。
▲點云密度
▲點云精度優于2cm
▲點云成果
▲DEM成果
▲DOM成果
▲植被穿透效果
本次項目采用的L10機載激光測量系統適配大疆無人機系統,無接觸式采集,簡單高效地完成了泥石流災害區域的數據采集。最大測距900m@ρ=60%,最大點頻 55萬點/秒,在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,保證了測區不漏掃和高點云密度,即使是茂密植被區域也可精準采集到地面點。配合中海達Hi-LiDAR全流程數據處理軟件,一鍵輸出多種地形成果,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數據服務。通過數據分析,為泥石流災害區域地貌特征、地表變形信息、植被覆蓋情況和水文特征調查提供了精準可靠的數據支撐。